“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里九十九只船,九十九个艄公把船搬”,这首传唱千年的陕北民歌,真实的反映了当年船夫们逆流而上、力争上游雄宏场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亲眼目睹渔夫们泛舟黄河、打渔致富,也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盛夏的清晨,当初升的太阳刚刚露出上头的时候,渔夫们就要驾船出河了,登船、解缆,撑篙、划桨,所有的动作都显得古老而娴熟。一叶扁舟,两位渔夫,在平缓的黄河水面上缓缓的离岸而去,渔船上轰鸣的机器声渐渐的被淹没在黄河的浪涛声中。远处一张纤纤的渔网在渔夫的手中像一条美丽的弧线潇洒地划过河面,在晨曦的照耀下熠熠发光,那是渔夫们幸福生活的音符。
在神木黄河上打渔的人很多,沿袭多年的打渔生活曾一度时期被停滞过多年,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期望值发生了变化。近几年,曾经被誉为皇宫贡品的黄河鲶鱼渐渐的捧上了高级酒店,也走进了平常百姓家,丰富的营养和可口鲜美的味道,虽说天价惊人,但总是供不应求,由此打鲶鱼也成了黄河渔夫们的业余产业,高额的回报使他们在打渔致富的劳作中,回归了自然,享受了生活,也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
对黄河渔夫们来说,打渔就是生活,生活就像打渔。老渔夫说,心平气和耐得住,不急不燥有时间是打渔的境界,有时你会满载而归,有时你会空船返回,但那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欣喜和无奈要有多大的定力和意志,常人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每每都能满载而归。
当夕阳的余晖映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时,那种久经风雨的印痕会更加的清晰迷人,那是岁月的记忆。
老渔夫脸上那颇赋哲理的皱纹,又仿佛是他们人生经历的真实记录,条理清楚的记录着他们饱经风霜、面对沧桑变幻的生活历程。
望着老渔夫们脚踏渔船,晃悠悠的漂流在滚滚的河面上,任由时间在身边流过,等待鱼儿主动入网,那种遇事不惊、沉着应对的打渔场景,会使人萌生一种人生的境界。
我时常自我喟叹,生活的哲理来源于生活的本源,但能在生活中总结点什么是很不容易的!老渔夫对打渔的总结,就是对人生的概括,心平气和耐得住,不急不燥有时间不正是生活的境界吗?
(本文来源于刘咏博客)
编辑:屈利娜 项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