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初次见到法官乔俐是在他的办公室,当时他正和案件当事人谈话,面对情绪极度焦躁的当事人,迈进法院大门已经有八个年头的乔俐显得沉稳、冷静、有礼貌。

初次见到法官乔俐是在他的办公室,当时他正和案件当事人谈话,面对情绪极度焦躁的当事人,迈进法院大门已经有八个年头的乔俐显得沉稳、冷静、有礼貌。一直认为法官的工作可谓是威风十足、荣光无上,他们坐在高高的审判台上,手中法槌郑重一砸,便能决定当事人的命运,直到采访了乔俐,才理解到法官的生活亦是有苦有乐。
从“门外汉”
到“行家里手”
乔俐今年32 岁,现是我县人民法院民三庭的一名审判员。提起自己任职法官的历程,乔俐至今还在感慨:“初来到法院时,我可是个‘门外汉’,大学时我主修的专业并不是法学,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或许我现在是一名老师。”原来,2004 年大学毕业后,乔俐曾在高家堡中学教书,后因参加最高人民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考被录取,才被分配到法院工作。
乔俐当时是从书记员做起。在法院这个大环境下,通过耳濡目染,留心学习同事们的审案过程,他渐渐喜欢上法官这份工作,于是一向上进的他便自费培训,最终在2010年取得了司法证和初级法官证书。
乔俐告诉记者,“我从事法官的工作已经有两年多了,工作中我体会到了民事审判工作不仅繁琐复杂,而且案件类型千奇百怪,所涉及法律面也极其广泛,因此为了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我现在还在读西安交通大学的在职法硕。”由一名“门外汉”蜕变成一名合格的法官,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懂得。
从事法官的工作,每天都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乔俐无奈地告诉记者,“若是遇到一些思想比较偏激的人,那可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去年,乔俐接手过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告请来了一位外地的律师,当时该律师同时代理着两起交通肇事案,便无意中将这两起案子混淆了,败诉后,该律师为了维护当事人利益,便到处挑审理过程中的瑕疵,甚至不承认自己曾签名领取的材料。为此,乔俐虽颇为头疼,但他公正的处理了这件事。“律师竟然当场说胡话,我当时虽然非常气愤,但是还是抑制着自己情绪,耐心的向他讲解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乔俐告诉记者,经常会有一些当事人对他发泄不满情绪,还会有侮辱性的言语,对此他早已习以为常了。他说:“遇到这样的事我也感到委屈,但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想,法律讲的是程序,他们上诉后需要耐心等待几个月才能见效,他们也是因为着急才会口不择言,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应该有大度包容当事人的胸襟,为人民服务是我的本职工作。”
从事法官工作的两年多来,乔俐总是忙忙碌碌,法官的工作非常辛苦,白天不停的工作,晚上做梦中仍是白天未跑完的案子,用乔俐的话来说,他们的工作时间往往是“五加二,白加黑”。可每次听到当事人一句“您真是位让人信赖的好法官啊!”,他便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因为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对一名法官最大的肯定。
据了解,乔俐从事审判工作两年来,共接收案件333 件,审结案件310 件,年均结案超过150 件,其中判决案件47 件,调解案件183 件,撤诉案件80 件,所审结的民事案件,判决多息诉,调解、撤诉无反悔,使矛盾得以化解,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采访结束时,乔俐告诉记者,“做法官虽然压力大、工作量大,但我仍然喜欢这份工作。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到让当事人满意,争取做到每一份案卷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此我便无愧于心了。”三尺法台,便是一个法官一生的守候。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在案卷中遨游探索,筑塑傲骨坚守司法公正,志在案头牢记司法为民,这就是一名法官的爱国之心。
作者:刘涛
来源:神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