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关于巷道的称谓五花八门,北京人叫胡同,上海人叫弄堂,神木人的称谓既独特又形象,叫“圪洞”。圪洞这一方言本意是指小的山洞、地洞、隧洞,巷道既幽深又窄长,故把它称为圪洞也在情理之中。
神木的圪洞与神木的钟楼有着同样长的历史,大都形成于明清与民国年间,它是老城区千家万户连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
关于巷道的称谓五花八门,北京人叫胡同,上海人叫弄堂,神木人的称谓既独特又形象,叫“圪洞”。圪洞这一方言本意是指小的山洞、地洞、隧洞,巷道既幽深又窄长,故把它称为圪洞也在情理之中。

神木的圪洞与神木的钟楼有着同样长的历史,大都形成于明清与民国年间,它是老城区千家万户连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纽带,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圪洞的命名也很有特点,在城南区,沿南大街南门口从南向北,分别叫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每条巷又分为东西,如东头道巷、西头道巷。其它巷道的命名有的与巷道中经营的店铺有关,如草市巷、皮坊巷、炭市巷等。也有以管职命名的,比如扒贡巷。还有以地标命名的,比如榆树巷。
神木圪洞中最有名的要数三道圪洞,它是除过南大街之外最繁华、最狭长的一条巷道,分东西两巷,以生意经营红火著称,每年的元宵佳节,西三道巷还有热闹的灯会和戏剧演唱呢。最有趣的是,神木人把一条巷道被分成两段的较短、较僻远的那一段叫半圪洞,如二道半圪洞等。
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神木的圪洞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古式大门被翻新,许多影壁被“瓷砖”,现代化的小车也开进了四合院,停满了圪洞。许多人离开了圪洞,住进了高楼大厦,老城区的住户也不在以老神木人为主,大都是暂住的神木南乡和外县来的打工者,他们有的是为了孩子读书而进城的,有的是为了来神木淘金的。现在,大多圪洞命名时的原始含义早已不复存在,比如炭市巷,卖炭的少了,打铁的多了,而从2009年开始,卖炭的、打铁的干脆搬到城南新的市镇规划区了,如今的炭市巷早已失去往日车水马龙的喧嚣,倒是棺材、花圈、寿衣店逐步多了起来,让人徒生了许多感慨。
承载着神木人荣辱与记忆的圪洞虽然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但那些曾经发生在圪洞,与我们的年龄一起长大的故事,以及那份永驻你我心底的温馨和温情,却如那四合院老屋顶上飘着的袅袅炊烟一样,朦朦胧胧,却又缱缱绻绻。
作者:信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