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而贫瘠的陕北是我的故乡,这里是陕北的塞上江南,黄河从这里流经,方圆几十里都是枣的故乡,对于祖祖辈辈劳作在这里的黄土人来说,这些跟杏儿大小的红圪蛋蛋,就是他们生活的命根根。四五月里,你漫步在黄河岸边,醉人的枣花香迎面扑来,不远处传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枣花香两岸。
…… ……
当七八月时,川道上绿茵茵的枣树上吊满了像玛瑙一样的青色或半红的枣子,让人垂诞欲滴,一群猴小子看见没人便爬上树偷枣子吃,这时,看枣老汉出奇不意地出现在枣树下,拿着一根棍子骂着:“谁家大大的,你做甚了?”猴小子一看见势不妙,跳下树来,拔腿就跑。
寒露刚过,老婆儿老汉,闺女媳妇,二不溜溜后生在地理忙着打枣,后生拿一根长竹竿爬上枣树,噼哩啪啦地往下打。霎时,鲜红的枣子像雨一样下下来,铺满了地面,一片鲜红。老婆儿老汉,闺女媳妇连爬带圪蹴喜滋滋地往筐子里捡。
太阳上来丈二高,
小小(的呀)竹竿扛起就跑,
哎噫呦!叫一声妹妹呀,
咱们快来打枣枣
…… ……
把打下来的枣子卖了,换成一沓沓票子,老汉在回家的路上盘算着用这些票子盖房、买彩电准备给大儿子娶媳妇……唉,盐油柴米也总算有着落了。善良的人呦,我能知道你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乐呦!
丰收的喜悦写在庄稼人的脸上,甜甜的笑语回荡在沟沟洼洼、川川道道、村村寨寨。
谁家带着小孩出门串亲戚,准给孩子衣兜里装几把鲜红的枣子再出门。除夕夜,母亲会用线把红枣缀在孩子衣服的双肩上,再串一串像老和尚念珠一样戴在孩子的脖子上。有些谗嘴的孩子没有过几天就把那些枣子给吃了,便遭到父母的一顿训斥。小时侯,母亲也给我缀过、戴过红枣,不过,我可不像那些馋嘴的孩子把它吃了,因为母亲说戴上它可以避邪,会给我带来好运。
闺女出嫁的时候怀里要揣两个揣怀馍馍,她母亲还要在她怀里放几把红枣和花生。洞房花烛之夜,新郎要把新娘怀里的揣怀馍馍,红枣和花生摸出来两个人分着吃,以示夫妻今后恩恩爱爱,同甘共苦,早生贵子,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浪漫的新婚夫妇把一颗颗红枣,口对口咬着吃,这时闹洞房的调皮毛小子喊开了:“噢、噢、亲嘴嘴喽!”
有客人来时,好客的主人会把腌得酒气十足的酒枣摆上来,格啦嘣脆地,端上一碗酸甜可口的枣茶,临走时,再给你送上一个用红枣和粟秆编织成的工艺品。
在退耕还林的今天,陕北人响应党的号召,原来只有川里有枣树,现在山地上也栽上了枣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句话已深入人心。走进现在的陕北高原醉人的枣香迎面扑来,不远处传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枣花香两岸
…… ……
作者:王林军 编辑:李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