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陕北人,我总是被陕北的点点滴滴感动着。
历史的感动
千年梦回转,思绪和脚步开始漂泊……
我看见轩辕帝智造指南车,平息了蚩尤的祸乱,并创立制度,制定音律,教会了子民耕田采桑,从此,茹毛饮血的历史划上了句号,中华文明开始崭露锋芒,我又看到汉武大帝征讨异族,击匈奴,讨鲜卑,促使华夏大一统的威武雄风;我听到了李闯王呐喊冲杀,横刀立马,直捣黄龙;我感叹刘志丹热血男儿,冲锋陷阵,血洒疆场……
长雁归鸿,星移物换,史书一页页地翻去,没有翻去的是骨子里的民族精神。
陕北的历史,见证了人间悲欢离合,演绎了一部部经典之作,陕北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简单但悲壮,悲壮而执着。
民歌情结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的一面旗帜,更像是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魅力,唤醒了沉睡中古老而朴实的感情。
陕北民歌像“天上来”的黄河水,回环曲折地绕于高原的沟沟壑壑,融于黄土地的峁峁梁梁。
听,那荡在山间的歌——
三十里(的)面沙二十里的川,五十里(的)路上我把我妹妹看,
我看见小妹妹硷畔上站,你把你的哥哥心搅乱,
高旱岭盖房不嫌你低,至死哥哥我忘不了你
……
浅显易懂的语言,亲切纯朴的情感,情随歌走,那歌,不讲韵律,不拘节奏,只是洒脱地自然流淌;那歌,毫无遮掩,纯朴真挚,现代的情歌,在它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风俗魅力
陕北的风俗,古老而厚重,经过历史千磨万击的考验,最终洗尽铅华,留下了足以让陕北人自豪的精华。
陕北弯月形的窑洞,世世代代的陕北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它的厚重的外观和完善的功能,是其它建筑所不能匹敌的。烈日炎炎的盛夏,只要你走进窑洞,就能感受到那种惬意的清爽,而冬天只要一把柴禾,热腾腾的炕上你坐定,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不必作假,不必扭怩,跟着陕北人一起豪爽,他们的热情会让你感动不已。
豪壮雄浑的安塞腰鼓,那热情明快的节奏、慓悍强壮的鼓手,那张扬夸张的表情,都在展示着真实的自我,只有陕北人才能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而陕北的婆姨女心灵手巧,一手好剪纸,活灵活现,巧夺天工。
爱陕北,更爱陕北人,爱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超越,爱他们对情感的炽烈与执着,爱他们刚劲风骨的民族精神。
陕北,我魂牵梦萦的家园!
编辑:李雄伟